北京治疗白癜风好处有哪些 http://m.39.net/pf/a_4601404.html
夏至已至●向阳而生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在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到达全年最长,这天以后白昼的阳光便越来越短,太阳将踏上“回头路”,一路向南。

夏至后,防暑热

夏至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日照充足、气温较高,白天温度多在30度以上。这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暑热关,俗话说“不过夏至不热”,夏至过后,才真正迎来三伏天的高温酷暑。

梅雨季节防湿邪

盛夏时节,正值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除了高温闷热以外,全国各地雷雨天气也逐渐增多。万物繁茂生长,需雨水滋润,夏日的午后和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高温高湿的时节易诱发中暑、湿疹、痢疾等问题,养生应注重解暑除湿,兼顾护心。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鹿角解〕古人认为“麋”属阴“鹿”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感阴气便开始脱落;〔蝉始鸣〕夏蝉又叫“知了”。雄性的知了也感觉到阴气渐渐要滋生了,就开始鼓翼而鸣。〔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药草,因为在夏日之半生长而得半夏之名。炎热的仲夏里,地下的阴气渐渐开始滋生,喜阴的植物开始萌发。夏至●三宜

清热

饮食应以清泄暑热为目的,适当吃些苦味食物,勿过咸、过甜。

同时,高温下人体出汗量随之增加,需加强补充水分,可以喝些绿豆汤消暑,但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的人群不宜多饮。

养阳

中医认为,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与之相应的,此时人体阳气发泄,气血运行趋外,皮肤松弛,毛孔张开,阳气大量溢出体外,消耗过多则会使人体阳气处于内虚状态。因此,夏至养生要遵循“春夏养阳”的原则。

安心静体,减少消耗是根本,这一天,推荐大家抄抄经。当自己真的安静下来,专心于每个笔划时,那一刻,真的觉得日子简单,纯粹,没有任何的烦恼、杂念、忧愁、不忿。

另外,懂得养生的人从夏至便开始计算三伏的日子。这段时间人体的阳气与天地阳气内外呼应,谓之“天灸”,是大补阳气的大好时机。

·年三伏天·

?

初伏:年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年7月21日——8月9日

末伏:年8月10日——8月19日

虽然离三伏天还有一段时间,但不妨在小本本上记下这三个重要的日子,提前做好大补阳气的准备~

护心

人在阴阳转化的过程中,身体五脏六腑都会做出调整,呈现较为虚弱的状态。夏至与心气相通,心气虽最旺盛,同时也最易被耗伤。

尤其到了三伏天,“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暑易伤气,加上人体的心火外泄得厉害,大量出汗,耗气伤津,都是在损耗心气。很多人会有乏力、气短、多梦、心烦意乱等现象。

而小麦,在《本草再新》就记载,具有养心,益肾,和血,健脾四大作用。小麦是心之谷,它入心经,能降燥热,补虚、养心、安心神。其冬种夏收,得四时之气,补心气的效果很强。

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记载的一个方子,甘麦大枣汤,就是用小麦、大枣、甘草三个简单的食材,即可养心调肝,滋养阴液,充足心气。

今天我们借鉴他的方子,教大家做一个甘麦大枣粥~·甘麦大枣粥·白糯米克,小麦克,红枣10个,甘草10g,食盐或红糖适量(三人份)。红枣去核切丝。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沸,转小火煮1小时后,煮至粥粘稠,调味即可。糯米味甘、性温,能补中气、健脾胃、止虚汗,把不该流的汗都守住。而甘草,甘入脾,温中补气。这里可以用生甘草,生甘草刚好能清夏日火气,缓慢而柔和,不会伤胃。这样热乎乎的喝一碗,鼻尖后颈都密密地冒出一层细汗,就会感觉心满意足,百暑顿消,整个人都精神爽朗,气力充足~夏至●三忌

暑湿

夏日炎炎气温逐渐升高,如果在高温下出现大汗、头昏、胸闷、恶心等情况,要当心可能出现中暑。平时要注意避免在阳光下暴晒,可以随身备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以解暑。

发觉中暑,需要立刻离开所处环境,到阴凉、安静、空气流通处喝水休息,松解衣服用冷水擦身。

油腻

夏至时,人的身体由于气血外张,脾胃机能相对减弱,饮食应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避免大鱼大肉或高汤大补,以起到调理胃气、保养精气的作用。

倦怠

夏至时节高温高湿,人们体力消耗较大,常觉浑身乏力,提不起精神。

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睡好“子午觉”,每天晚上11点前入睡,中午睡会儿午觉,来恢复体力。

夏至的美,是满池荷花的张扬奔放,是蝉鸣声声的生动热闹,是夜晚漫天星辰的璀璨。节序轮替,季候到达夏的深处,白昼在这一天达到最长。心怀热忱、认真生活,下一季才会结出美好的果实。食养需要大家日常坚持,才能看到结果!顺应时节,敬畏天地,与自然和谐,活到百岁不是梦!您还有什么食养的需求,欢迎留言给我们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aoa.com/dztx/8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