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
柞树叶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民间以五月初五为“九毒”日之首,故将“五”改称“午”。端午节有门旁挂艾菖驱邪趋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人们把端午习俗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人甚至戏谑

:唐诗宋词留下的都是烧脑文字,唯独屈大夫留下了一道美食,享用千古。

其实,尽管屈原是在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而死,人们选择在这一天纪念他纯属偶然,与端午节的起源并没有关系。

端午节始于西周,而粽子则起源于春秋。古称“角黍”,是用菰叶把黍米(茭白叶子)包成牛角状食用。南宋词人杨无咎《齐天乐.端午》词中有:“角黍包金,菖蒲泛玉”句,即是对端午习俗的描述。

受地缘影响,包粽子的材料南北有很大差別。江南多以糯米、红豆、花生、蛋黄、肉为馅料以箬竹叶包成三角状。

箬竹叶

江北地区多以黄、红黍米、红豆、大枣用芦叶包。北方还有部分地区是用柞树叶包长方形粽子。这个工作需要两个人一起完成,先把包好的半片双手平托,不让米浆水控干。还要用双手大拇指压住粽防止散开,等到另一半包好合在一起,用稻草捆绑好一个才算完成,这种粽子一个差不多一斤重。柞树叶是中药,具有清热止痢、止咳、解毒消肿的功效,吃粽子的好处不言而喻。

家乡的粽子就是用柞树叶包的。因为粽子个大,煮的时间比较久。一般都是初四下午就要包好,整整齐齐码满大八印锅,再把腌好的鸡、鸭、鹅蛋放在上面,架上木柴通霄煮。

家家户户煮粽子,村里整晚弥漫着浓浓的粽叶香味。

早上天还没亮,梦中还在品着粽子,却被母亲从炕上拽了起来。原来每年端午节母亲都要让我去拔艾蒿,而且一定不能晒到太阳,要带着露水才好用。

芦叶

母亲的话和军令一般不容忽视,吸一口空气中的粽香,淌着黎明前的黑暗直奔主题。

年年采,哪里艾蒿多长势好自然清楚。距离村子一公里的后西沟有个小水库,黄土坝上有一片齐胸高的艾蒿。

这个时间田野里一个人影都没有,相伴的是虫啾蛙叫,害怕是难免。深一脚浅一脚走到哪里,不敢东张西望,埋头拔了一大束,夹在腋下就往回跑。

露水似雨,浑然不晓。到家后才发现全身上下已湿透,一半是露、一半是汗。

母亲会把艾蒿挑捡一番,挑出杂草,然后捆起来挂在房檐下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晾干。据说阴干的艾蒿效果最佳。

经常会会有人上门索要艾草,听说可以对治很多疑难杂症。母亲一概施予,从不吝啬。得到的人自然千恩万谢,好话说尽,感觉不管储存多少,都能分完。尽管不是医生,却对母亲悬壶济世的热情所感动。

粽子管饱(其实也只能吃半个),一个咸鸡蛋、鸭蛋(有时会是鹅蛋),算是拔艾蒿的奘励。其实这是家庭成员人人都有的份额,在吃东西这件事上,母亲的平等观把握得非常好。尽管如此,因为多了个“奖”字,亲情中便多了些厚重。

粽子年年吃,味道岁岁变;意义时时在,回忆刻刻逝。

这世间的一切,到最后注定只有一种情怀在延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aoa.com/dzcd/16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