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万物丰茂。陇原大地上一派生机盎然。景泰戈壁的枸杞红了、百年枣林的大枣甜了;麦积山的土蜂蜜正浓、红若玛瑙的樱桃挂满枝头待人来摘……白银市景泰县、天水市麦积区。一个位于黄河之滨的干旱山区;一个背靠秦岭,有“陇上江南”之称。一北一南的两地,因东西部扶贫协作,结下了同一个“亲缘”。作为天津市西青区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帮扶甘肃省的两个地区,西青与景泰、麦积结对认亲,携手奔小康。走进景泰县沙沃镇,远远望见一片“蓝海”在阳光映衬下泛起波光。这是由光伏太阳能发电板汇聚成的一片“海”。“自发自用、多余上网。”利用当地充足的太阳能资源,光伏扶贫项目不仅给村民储存了充足的电能,还增加了稳定的收益,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作为景泰县“十三五”第一批5.13兆瓦光伏扶贫项目,沙沃镇白墩子村采取集中联建的方式建设了11个村级光伏发电站。其中,西青区注入帮扶资金万元。目前已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实现稳定脱贫。景泰县五佛乡是种枣大乡,万亩红枣林是当地百姓主要的收入来源。“红枣价格不稳定,年头好时能赚钱;年头不好销不出去,可急坏人。”村民王明祥说。如今,除了当枣农,他还当起了养蜂人。“这里有山有水空气好,是绝佳的养蜂之地。不仅能收获优质的枣花蜜,还能提升红枣产量和品质,延长红枣的产业链,为村民打开一条致富路。”天津正达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继明是五佛乡的“熟人”。去年,通过西青区农业农村委组织的产业对接活动,许继明将养蜂项目“搬”来这里,在当地成立津景蜜园合作社。“天津的企业给我们捐个蜂箱,还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我们养蜂酿蜜。贫困户在合作社打工加分红,年增收至少多元,脱贫摘帽已不成问题,大伙儿更盼着能致富。”五佛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石成娟说。“先后有60多家津企到景泰考察,注册成立了4家公司和合作社,对口帮扶项目包括传统种植业、盐碱渔业、现代农业、生态产业等,累计落实帮扶资金万元,带动当地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元……”说起这些数字,景泰县委常委、副县长康玉松如数家珍。作为我市援甘干部,康玉松积极当好牵线搭桥的联络员,邀请天津多家旅行社到景泰踩线,规划设计了景泰旅游的“黄金路线”,并联合西青区文旅局开辟了旅游消费扶贫模式。脱贫攻坚,要把握“精准”要义。因地制宜找项目,实实在在搞帮扶,让西青与景泰、麦积的结对帮扶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伏羲故里的天水,因麦积山而更富灵气。然而山路不通达,让山区村镇的脱贫工作难上加难。利桥镇是散落在葱郁山间的小村镇,曾是麦积区贫困发生率最高的镇。年,利用西青区对口帮扶的万元资金,镇里建起了亩的木耳种植扶贫产业园,建设大棚座,投放菌棒55万棒。“每天都来大棚干活,跟上班一样,只要肯干就有固定收入。”利桥镇秦岭村村民张朝中,家有患病妻儿,是村里的“老贫困户”。产业园建立后,张朝中有了份稳定工作,依靠工资加分红“双收入”成功脱贫。加上修房补贴,张朝中家里盖了新房。“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天津的帮扶真是帮了大忙。用我们当地话说,天津人真是攒劲儿地狠!”“去年,木耳产量1万多斤,秦岭村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首次分红,当年就带动了9户44人脱贫。”利桥镇镇长霍彦庭说,“今年,木耳产量能达到7万斤,预计收入多万元,户均分红能达到0元。”产量年年翻番,销路通畅成了农民最关心的事。为此,西青区开辟了线上、线下扶贫销售绿色通道。全区各机关单位都建立了“扶贫电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aoa.com/dzcf/14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