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说的就是除夕之夜。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这个民俗就是守岁。

守岁也称守岁火,也有人叫熬年,我们周边多数叫坐夜,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年三十守岁,为什么称作熬年呢?中国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古代文人骚客对年末守岁的风俗,也多有描写,苏轼的一首《守岁》,写出了守岁的风俗,儿童强不睡的描写尤为传神。诗中对即将逝去的旧岁表达的留恋之情,引起饱经沧桑的许多人的共鸣。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守岁的习俗,既有对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的美好希望。

家父在世的时候,我们家大年三十,有个重要的活动,叫点高高山。即把枯树枝,植物秸秆,野柴堆积在院子中宫,垒得又高又尖,等接完祖宗,给灶王爷上好供,就在院中烧香,燃烧的纸片瞬间点燃那早已垒好的柴火堆,也点燃了我们童年过年的快乐。院中的高高山,柴火燃尽后要续上麦衣驴粪等燃料,要保证三日不灭,院中大火堆燃烧的同时,在水眼点燃葱皮蒜皮等厨余垃圾,这个风俗,我想就是上古留下来的点岁火吧。

除夕这一天,大人忙着年事:挂灯笼,接祖,拜庙,拓经方,灌蜡等活动,忙得顾不过来。我们小孩子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准备点高高山的柴火。

小时候,家里日子过得很艰辛,即便点高高山的一点柴火,母亲也是舍不得用。所以要点像样的、足以在小伙伴面前夸耀一年的高高山,柴火还是须自己努力设法。有一年堂哥刚进腊月便告诉我,他发现了一个扒拉柴火的好地方,就是中咀沟里,有块向阴的河坡,长满酸刺,提早砍下来晒干,是点高高山最好的燃料。我们忙活了好几天,果然,那年的高高山是记忆中火烧的最大,火焰喷的最高的一次。

上世纪八十年代,家里还没有通电。点完高高山之后,我们全家便围坐在上房炕上,父亲将大火盆堆满煤块,红彤彤的火光,透着醉人的暖意,屋子里烟气已经散尽,可煤的气味还是很浓烈的。这时候,父亲将一包大枣,核桃,水果糖散给我们姐弟几个。我们便开始打砂锅做游戏,来赢对方的东西,常常有人耍赖,不按规则出牌,或者输了不兑现,我们便抢。有时候我们也喝大枣熬成的糖水,那是怎样的一种清香啊,让人怎么也喝不够。可喝着喝着,我就忍不住捞出大枣,一吃了之。

有一年,父亲散完大枣,留下了几个。然后告诉我们,喝一盅酒,挣两个大枣。我们都笑起来,知道这个规则是给四姐定的,因为她是最见不得酒的。我们几个喝了酒,得了枣,便嘲笑四姐,她气不过,说,喝就喝,就是不得奖励,也要喝,不信喝一盅酒就毒死人。端起酒一饮而尽,倒是镇住了我们,连父亲也惊了,说原来这女子能喝酒呀!结果呢,四姐的脸过年红了几天,又让我们取笑了多年。

说话间,母亲已经端来了猪骨头,所以说猪骨头,是大块的骨头:整根肋条,完整的肩胛骨,一节节的腰椎骨,一分为二的腿骨。一大盆骨头,冒着热气,就着盐、花椒和八角,我们便大吃起来,哪怕一头年猪的骨头就这样吃一顿,也要吃个痛快淋漓。

此时此刻,桌子上燃着自己灌制的蜡烛,光焰闪烁,忽明忽暗,炕桌上一家头碰着头,吃着热气腾腾的猪骨头,院外黑黢黢的,万籁俱寂,历经一年艰辛的贫寒一家人,大年三十聚在一起,这是怎样的温暖记忆哪!

曾几何时,社会发展如飞速前进的车轮,渐渐将我们甩在了时代的身后,电通了,电视有了,智能手机拿上了。除夕之夜,春晚代替了守岁,放烟花代替了点高高山,零食果品,更是今非昔比,可心里始终觉得,年味越来越淡,越近年关,心越茫然若失,见到的每个人都在感叹,咋再找不到过去的年味儿呢?

虎年到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aoa.com/dzgx/14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