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荣成middot我来代言走向
还记得过年吃的那白白胖胖的大饽饽吗?我们荣成的花饽饽种类多种多样。花饽饽怎么做呢?今天,请跟随二年级一班的小导游乔禹嘉和王莉源,一起来感受我们“走向国际的荣成花饽饽”。 荣成花饽饽 历史悠久 是祭祖供神和礼尚往来的主要食品, 也是胶东面食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荣成花饽饽源自民间, 植根于人民生活, 以面粉为原料, 用简单的工具, 不仅可以捏塑成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 还可以做成活灵活现的动物、 鲜艳美丽的花草树木。 宋代文献资料曾记载,胶东花饽饽用于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的喜庆日子,已成为民俗风情独特的表现方式。人们透过这些花饽饽,仿佛看到荣成庄户人家浓浓的乡情,同时也能感悟到胶东地域民间老百姓绚烂质朴的乡土文化。荣成花饽饽年12月4日被列为威海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9月27日被列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荣成面食大枣饽饽磕花饽饽大枣饽饽 荣成人家过年做大枣饽饽,为的讨吉利。饽饽是发面做的,寓意“大发”。“枣”与“早”谐音,故大枣饽饽蕴含“早发”、“大发”之意。不管是期盼事业蒸蒸日上,还是渴求生意发达,总之,这“早发”着实包含了荣成人家祁求过上好日子的美好心愿。 磕花饽饽 荣成花饽饽除了手工捏制外,还借助各式各样的磕子,使用磕子制作,简单省事,花样繁多,美观生动。逢年过节及喜庆之日,如春节、二月二、七月七、祝寿、婚庆、生子、升迁等,家家都要做些好吃中看的磕花饽饽,以示喜庆。磕子每磕制一种花饽饽,都含有一定的寓意,因此要根据不同的节日,选择不同题材的磕子,磕制不同的花饽饽。 磕花饽饽模具 上面说的磕子是什么呢?磕子又叫面磕子、饽饽磕子、花模、花磕子,是一种把木板镂空后雕刻而成的模具,在农村几乎家家必备。磕子从外观上看就是一块小木板,中心镂空,在里面雕刻出花、鸟、虫、鱼等各种图案。 如何制作磕花饽饽呢 磕花饽饽到底怎么做呢?磕花饽饽,和面要用乡下正宗的引子粑粑,再好的酵母也不如它。面粉里加入适量的水、鸡蛋、白糖搅拌均匀,放到暖烘烘的炕头上,几个小时面就开了。接着开始揉面,朝着一个方向用力地揉,揉得越用力,时间越长,蒸出来的饽饽就越白越蓬松。然后把面揉成长条,切成拳头大的一块块,叫“剂子”。把剂子揉一揉,揉出一块光滑平整的面团。然后把面团塞进磕子中,小巧精致的花纹就印在面团上了,咔一下,花饽饽就落地了。 制作过程 “饧” 点饽饽点 磕出来的花饽饽不能急于下锅,要放在热炕头上“饧”一会儿,就是让饽饽更加蓬松。饧饽饽要有分寸,饧不开,饽饽就死贴贴的,饧大了就变形了。这时候,锅里要添上合适的水提前烧热,才能把饽饽放进去,温度相差不大,面才能不死贴。饽饽放到箅笼上时,每个下面都铺一片干玉米叶,防止粘锅。入锅后,先用大火攻,使高温蒸汽能很快把花饽饽包围起来,蒸出来的花饽饽又松又暄,然后用小火蒸。等到掀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个细节,那就是把门窗都关好,否则,冷热空气相遇,花饽饽表面都会塌陷一个个小坑,像一张张麻子脸,荣成人称为“*抓了”。 锅盖一掀,满锅热气腾腾,花饽饽在锅里蒸裂了口,才算是上品,意思是饽饽笑了,预示着笑口常开、吉祥如意。出锅后的饽饽,还要“化一点妆”,土话叫做点“饽饽点”。“饽饽点”是用可食用色素制造的,纯正的玫瑰红色。用筷子蘸着“饽饽点”,给每个花饽饽点上一个圆点,花饽饽马上活灵活现地神气起来,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喜庆劲儿,特别招人喜欢。 面塑 面塑的原料主要是面粉。它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不同于彩塑作品是成形后再着色,面塑是由事先已经染色的面团巧妙地组合而成,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巧妙的心思和细腻的手法。一件完整的作品历经构思设计、和面、揉面、配色、捏塑等过程,作品形态逼真,色彩鲜艳。 面塑的主要手法有揉、捏、揪、挑、压、搓、拨、按等。面塑艺术,仅仅运用面和颜料,就能做出龙、凤、鲤鱼等各种动物,寿星、财神等人物形象,石榴、桃子、各色花朵更是不在话下。之前制作取材大多是寓意好的一些题材,如春节做面鱼,寓意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结婚时在发糕上做龙、凤,石榴,寓意龙凤呈祥,多子多福;过生日做寿星,寿桃,寓意长寿幸福。 现在由于大众审美的变化和面塑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和喜爱,各种题材的面塑都开始流行,汽车、房子、甚至卡通人物,都能做的栩栩如生,十分逼真。 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经过面塑艺人长期摸索,现在的面塑作品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大家在参观面塑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赞誉,外国人更是称面塑为“中国的雕塑”。 欢迎您来荣成,感受村户人家的风土人情,我们一起制作荣成花饽饽。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aoa.com/zydz/3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想念最具年味儿的大
- 下一篇文章: 腊八粥南北方网友又吵起来了桂圆枸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