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蒸大勃勃喽!

1

过大年,蒸饽饽,期盼来年的日子蒸蒸日上,在烟台、威海、青岛等胶东地区, 年味儿的年俗莫过于蒸上几锅大饽饽。

发面:家家户户在阴历廿八那天都用香甜的面引子和面,再把大面盆放在炕头盖上盖帘、捂上小被,让它发酵。因为正月里走亲戚带的就是大饽饽,这点面粉又是一家人一年省下的好面粉,生怕饽饽蒸不好,所以从发面开始,整个过程就怕有一点闪失。

揉面:还须家中的高手来揉面团——“伙计”(孩儿他爹)会揉也可上阵。先将面盆倒扣在面板上,那大面板有一米宽,一米五长,占半个炕;然后使劲揉面。面团必须揉到温热,那一大盆面足有一二十斤,大面团又韧又硬,单靠胳膊和手的力量根本弄不动。揉得越用力,时间越长,那饽饽蒸出来的气眼均匀、白而蓬松。

再把大面团分成若干小面团,揉好待蒸。手巧的,还会给家人捏个生肖面食——牛、狗、兔、鸡等,或给那小兔子点上两个红豆做眼睛,或用梳子齿蘸上红颜色给鸡身按上一双翅膀,活灵活现的。还有的插上大红枣儿,成为胶东特产大枣饽饽。

蒸饽饽:胶东人蒸“饽饽”可不像蒸馒头那么简单。当地使用的“屉布”别具特色,那是干净的玉米包叶,把饽饽一个个摆在玉米包叶上,烧火时要慢火起锅。熄火后稍等片刻必须马上掀盖起锅,若水蒸气滴到饽饽上就难看了。

过年家家户户都得蒸大饽饽,蒸裂了口才算是上品,预示着来年笑口常开、吉祥如意。

老辈人说:“小金鱼压窗台,不用挣自己来。”老辈儿传下习俗,小金鱼代表年年有余,葫芦压在窗台上,寓意财源滚滚,神虫放在囤粮面缸里,寓意年年丰收。这些风俗代表着大家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及对新一年生活富裕的盼望。

 除了金鱼、神虫、宝葫芦之外,还要做一个团圆大枣饽饽。大饽饽重一两斤,家里有几口人就在上面放几个枣。一家几口人,就在团圆饽饽上就放几个大枣。吃的时候不能切开,每人掰下一块,必须带个大枣,分着吃。

正月里走亲戚,有的一家人齐出动的,其中一人挎着小篮子。他们篮子里放的都是点着红点的大饽饽,一般是放六个,吉利数,六六顺,透着喜气。

篮子里永远保持六个饽饽,是条不成文的规矩;每到一处换饽饽是沟通、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由于白面有限,境况不好的人家在整个正月里串亲戚时,用的可能都是换来换去、自家没舍得尝的六个饽饽。大饽饽被冷风吹得开裂了,象咧嘴笑的娃娃,它代表的仍是浓浓的亲情,透出的仍是香甜的年味儿。

点击“阅读原文”在线预约咨询

点击“阅读原文”在线预约咨询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
白癜风康复宝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aoa.com/zydz/3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