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大枣饽饽趣谈
多吃蔬菜好处多 http://www.ntltqx.com/baidianfengchangshi/zhenliaoyongyao/382.html 在素有“烹饪之乡”美称的福山,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在闻名遐迩的众多美馔佳肴制品中,美食制品“大枣饽饽”则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姣姣者之一。 福山的大枣饽饽,可谓每年春节期间家家必做、户户皆备的主要食品。每逢阴历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制做大枣饽饽的佳期即开始了。农村的大姑娘小媳妇及老婆婆们成为这一制做活动的主力*。这时,街坊邻里、亲朋好友们,有的集中全家力量择定日子突击制做,有的则成伙结对、你帮我助定时排门制做,其热烈欢乐的气氛充溢着大街小巷、村舍农家。 福山的大枣饽饽,在胶东诸县中可堪称首屈一指。它之所以被人们所称道,是因其制作技艺不凡,制成品色、形、味俱佳而致。 制做技艺不凡之处表现在发面、揉面、制做、笼蒸四道工序,皆有其特殊的方法。首先是发面,面粉必须是上等精粉、有骨有筋,用自家制做的“引子”(即酵母)合面,水分及引子多少要适中,要调成“硬面”,软面是难以制成上等饽饽的。其次是揉面,次日先将发开的面在板上搓揉,并掺入适量的干面,调好后放入盆内捂一捂;一会,再将面团在板上反复用力搓揉,揉至面硬而细润,并带有光泽。再就是制做,将揉成的硬面团分成等量的小团,把每个小团再反复揉搓,逐渐团成圆球状;再将球状搽上“饽饽粉子”, 用双手在球状上提离出“枣鼻”,枣鼻按饽饽大小有四行的,有八行的,鼻数也按饽饽大小,每行有三个的、有四个五个的,不等;然后将去核切成条形的红枣插入鼻内,接着把做成的饽饽放在温热处,用东西盖好“兴一兴”。 就是笼蒸了,把完全“兴”好了的饽饽放在烧沸了水的锅内,加上笼垫、盖上笼帽蒸煮;锅下火要旺、要急,估计到八、九成熟时,要将笼帽提开一下,此谓放气,以免使笼内的蒸馏水滴在饽饽上;蒸煮时间要适中,要一气呵成;住火后稍停一段时间,再出笼。出笼的大枣饽饽,有时有几个裂开“笑了,有时满锅都“笑了”。“笑了”的饽饽为大吉大利。 出笼后的大枣饽饽,其色洁白如雪、光润宜人;其形半球笑开、枣红耀目;其味面香扑鼻松软适口。有的人家制做时,在面中放入适量的猪油与白糖,食之使人稍感酥润微甜。 福山的大枣饽饽,每锅的蒸煮数量定要成双数,一般是四、六、八、十。也有的一锅蒸一对的,特殊人家还有一锅蒸一个的。蒸一个者多为旧时祭祖用,其制作步骤为,先将个小的饽饽蒸熟,再在熟饽饽外面包一层生面蒸煮,熟后再包生面,经数次蒸煮, 插上红枣蒸成方可。 制成的大枣饽饽有两种用途:其一是作为春节期间自食和招待亲朋客人用;其二是走亲访友(出门)时作为馈赠礼品用。人们都愿将自家制做的大枣饽饽送到别人家里,特别是那些制做技艺高超的家庭妇女们,更是乐此不疲。她们以此举作为互相媲美和交流技艺的时机。 每家蒸制的大枣饽饽,其数量按各家经济状况不同而定。旧时有的富裕家庭能蒸好多锅,用面缸或纸缸储存着。一般人家也都蒸一、两锅。储存的大枣饽饽,人来客去能吃上一正月,待到农历二月初二,才能 吃完,以示春节度过,春耕已临,新的一年农时劳作开始了。 (文章摘自年福山文史资料,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欢迎书法艺术爱好者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aoa.com/zydz/5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红枣和它煮,经常喝一碗,暖胃又养颜,皮肤
- 下一篇文章: 榆林贫困村好产品推荐二佳县红枣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