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悟吃的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是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其“脏气法时论”中说道:“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耎。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耎,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这里,对于五脏与五色、五味、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的关系,五脏病的药、食疗养原则,流传几千年,至今对我们仍然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五谷为养”是指将黍、粟、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五谷具“养”的重要作用。“五果为助”是指枣、李、杏、栗、桃等果、坚果,有助养身体和健身功效。“五畜为益”指牛、犬、羊、猪、鸡等禽肉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五菜为充”则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充,即补充。对人体健康起到的是补充的作用。总而言之,“五谷”是用来营养身体的,“五果”是用来作为辅助营养品的,“五畜之肉”是用来补益身体的,“五菜”是用来补充食品营养不足的。“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是说五脏之“色”所对应的食品。肝有病则面色青,适宜吃甘味的食品,如粳米、牛肉、大枣、葵菜都是甘味食品……“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耎,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这几类食物,有甘、辛、酸、苦、咸的味道,作用各不同,或者有发散的作用,或者有收敛的作用,或者有缓和的作用,或者有干燥坚固的作用,或者有软化的作用。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应该根据季节气候及五脏的功能性质、病变特点等具体情况,恰当地选择利用药物、食品的五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学问也在不断地更新提高。现今,我们不能以吃好、吃饱为目的,而要更多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aoa.com/dzbm/14202.html
- 上一篇文章: 调理体质系列方4补中益气汤
- 下一篇文章: 请收好这份防寒养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