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悪寒,淅淅悪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煮后微甜)芍药三两(味苦酸,微寒)甘草二两(炙,味甘平)生姜三两(切,味辛温)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这一条是太阳中风的治疗,什么叫太阳病?什么叫中风?前面说过了,中风是津液虚而有表证,需要存津液而解表。阳浮而阴弱。有两种解释,一者取脉解,轻取为阳,重按为阴,也就是说手搭上去脉是浮的,用力按的时候脉不足。第二种解释是寸为阳,尺为阴,寸脉浮,而尺脉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脉浮,病在表,故发热。脉重按弱,津液亏虚,汗出所致。恶寒、恶风、发热都是太阳病。鼻鸣,也叫鼻塞,感冒过后大部分人都有鼻塞,为什么?现代医学说是鼻粘膜充血,这是局部医学观。那么中医怎么解释呢?因为感冒过后,人体津液是整体偏表的,用以达邪,所以前面有说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体痛、头项强痛都是因为机体与邪气交争过后产生的废物,停留于表面,不通而痛。鼻部属于表位,废物停留不通,故而鼻塞。这是整体医学观。因此,不管是急性鼻炎还是慢性鼻炎,都有表不解的情况,都要去解表。干呕呢?太阳病时,表上津液过多,里位津液不足,机体想要更多的津液去解表,饮食过后,需要能量才能将胃中食物化为津液,这会牵制津液走表的力度。因此,胃的运化能力减弱,因此干呕,那么其实很多人感冒时,都不想吃饭,都是脾胃运化弱的原因。那么太阳中风就是一个表上津液过多而涣散,里面津液不足,胃虚弱。针对表上津液过多,需要发散,辛甘化阳以发散,故桂枝甘草,针对里位津液不足,需要酸甘化阴,故芍药配甘草,因此《内经》说:“阳化气,阴成形。”针对胃虚弱,生姜、大枣、甘草健胃补津。伤寒论条有这样一个疑问,“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那为什么太阳中风的方剂可以治疗太阴病呢,太阴病本就是脾胃虚弱,津液亏虚,需要甘温补虚。而桂枝汤主要以甘温为主,辛散为辅,桂枝汤包含了胃亏虚和津液虚少的层面,而且桂枝煮后有微甜的作用,也要补胃虚的一面。因此《神农本草经》中说:桂枝,补中益气。药物治病靠的是性味,什么归经这些都是后后世人的臆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aoa.com/dzbm/1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