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枣,你会用吗
大枣一药,在仲景方剂中应用的范围是很严格的,不象有的人使用大枣,信手拈来,俯拾即是。 不知大枣虽系果品,而在方剂的配伍组合下,就不同于食物了。 例如甘麦大枣汤之治脏躁(现代谓之癔病)小麦大枣都是食品,即甘草一味,也是甘平无*可饵之物,分之即是日常食饵之品,合之即可治疗脏躁病,这原因何在呢? 是因药物一经组成方剂,内中即发生主、辅、佐、使的组合性,即所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 中医在临床上一向是采取复合剂的,能理解到复合剂不同于单味药的优越性,才会知道大枣在方剂中的重要性。 现在依据仲景的《伤寒》《金匮》,归纳大枣在方剂中的应用及其用量与配伍。 一、凡外感病表虚的多用大枣 同样是外感风寒的疾患,在表实的人即无汗,在表虚的人即自汗,自汗即伤津。既属表病,就应当服解表的药,表虚自汗伤津,又再服解表的药,是犯“虚虚”之戒。 处方时应当考虑到这点,那么,在这种情势下,就需要遴选一种补偏救弊的药物,则大枣一味,恰是胜任之品。 《神农本草经》谓:大枣主“少津液,身中不足。” *元御《长沙药解》云:“大枣尤宜于外感发表之际,盖汗血一也,肺主卫气而司皮毛,肝主荣血而司经络。 荣行脉中,为卫之根,卫行脉外,为荣之叶,非卫则荣不生,非荣则卫不化,蕴于卫而藏于荣则为血,酿于荣而泄于卫则为汗,虽异名而实同出。故曰夺汗者勿血,夺血者勿汗。 太阳中风,卫气外敛,荣郁而生内热,桂枝汤开经络而泄营郁,不以大枣补其荣阴,则汗出血亡,外感去而内伤来矣。 故仲景于中风桂枝诸方皆用之,补泄并行之法也。” 近人有的指出:“凡表虚自汗,胃气和者,则发表剂中均用大枣,以摄持胃中津液。”观仲景桂枝汤等一系列的方剂中均用大枣,可以知道其在外感性疾患使用大枣的规律。 二、凡逐水峻剂多用大枣 邹澍《本经疏证》说:“十枣汤是用药过峻,恐不特泄去其饮,将尽人之津液胥泄之,故以枣约束营气而存津液也。” 柯琴说:“参术所不能君,甘草又与之相反,故选十枣之大而肥者以君之,一以顾其脾胃,一以缓其峻*。” 有人证明,尝见服十枣汤者,减用大枣5牧,服后二时许,即觉胃中枯燥,声哑干呕。 仲景在用峻药下水饮痰饮的方药中伍以大枣,还不仅是十枣汤,如皂荚丸之治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卧,皂荚是涤痰的峻药,皂荚蜜丸如梧子大一丸,不过半钱重,而以枣膏和汤下之。 尤怡谓:“皂荚味辛入肺,除痰之力最猛,饮以枣膏,安其正也。” 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支饮不得息。葶苈是逐水饮的峻药,捣丸如鸡子大一枚,而以十二枚大枣煮水送之。 尤怡谓,“葶苈苦寒,入肺泄气闭,加大枣甘温以和药力”。 所谓“安其正”“不使伤正”用来解说大枣的功能,虽属妥当,究嫌抽象,不若邹澍谓约束荣卫气而存津液,柯琴谓以顾其脾胃,*元御谓保其脾精较为具体。 三、凡和剂多用大枣 仲景的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等和解少阳之剂,都用大枣。 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旋复代赭石汤等和胃之剂(仲景煮药通例,凡和剂均去滓再煎,所以谓此方都是和胃之剂),也都用大枣。 和剂用大枣,也是仲景在方剂中标示出枣的一种规律。 四、凡挛引强急多用大枣 日人吉益东洞《药征》:“大枣主治挛引强急也。” 考十枣汤证曰:“引胁下痛”。葶苈大枣泻肺汤证曰:“咳逆上气”。苓桂甘枣汤证曰:“欲作奔豚”。 甘麦大枣汤证曰:“脏躁喜悲伤”。小柴胡汤证曰:“颈项强”,“胁痛”。小建中汤证曰:“急痛”。大青龙汤证曰:“身疼痛”。 *连汤证曰:“腹中痛”。葛根汤证曰:“项背强”。桂枝加*芪汤证曰:“身疼痛”。吴茱萸汤证曰:“烦躁”。 “历观此诸方,皆其所诸证,而有挛引强急之状也,用大枣则有治矣”。吉益东洞归纳了仲景方剂中使用大枣于“挛引强急”的规律性。 此外,脉结代心动悸之炙甘草汤证,是“心液缺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当归四逆汤证,是“心液不足”、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之麦门冬汤证,是胃中的津液不够。 或则大枣之用量独多,或则专用大枣而不伍以生姜,在炙甘草汤中,大枣是辅大量生地*生血,在当归四逆汤中,大枣是佐当归补血,在麦门冬汤中,大枣是帮助麦门冬增津液。 五、用量 考仲景《伤寒》《金匮》用大枣常例,多为十二枚,如桂枝汤,小柴胡汤、大青龙汤,葛根汤、吴茱萸汤等。 但古人一剂药多作三次服,今人一剂药只作一次服,那么,今剂量应当是古剂量的三分之一。 大枣十二枚,今当折成四枚,炙甘草汤三十枚,应当折合十枚,越婢汤生姜甘草汤均用十五枚,今当为五枚,余类推。十枣汤十枚,葶苈大枣汤十二枚,仲景皆为一次量,不在此例。 从仲景用大枣上看,可以明了一个问题,就是使用药物虽极寻常象大枣,也严格掌握用量。 其在炙甘草汤用大枣配生地*麦门冬以生血,即用三十枚,在甘麦大枣汤配甘草小麦的舒缓强急,即用十枚,在十枣汤、葶苈大枣汤用以摄持胃液,则用量多,在桂枝汤、柴胡汤用以调和营卫,则用量少。不应忽视。 六、配伍 这里只取仲景比较单纯有大枣的方剂,如容易显示大枣治疗的功能,和容易见到方药组织的形式而言。 大枣、生姜 成无己曰:“邪至营卫者,辛甘以解之,故用姜以和营卫,生发脾胃升腾之气。” 邹澍曰:《伤寒》《金匮》两书,“用枣者五十八方,其不与姜同用者,十一方而已。 大率姜与枣联,为和营卫之主剂,姜以主卫,枣以主营,故用四十七方中,其受桂枝汤节制者二十四,受小柴胡汤节制者六,所以然者,桂枝小柴胡,俱调和营卫之剂也。” 大枣、茯苓 《伤寒正义》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条云:“病人有水气,故以茯苓大枣治水气也。”成无己曰:“张仲景治奔豚,用大枣滋脾土以平胃气也。” 大枣、葶苈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邹澍《本经疏证》解此方云:“水饮壅淤,势宜峻逐,得此则抑药性之太过,固元气之遗余。” 大枣的药用是应当重视的。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岳美中论医集》。版权归创作人所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aoa.com/dzcd/1764.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枣枸杞泡水的功效有哪些每天用它泡水喝
- 下一篇文章: 养生提示大枣红糖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