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阳,腊月二十几,媳妇们便自觉地分开了组,今天到你家,明天到我家,家家是一做就是三两锅,蒸裂口地为上品,意为饽饽笑了,预示着来年吉祥如意。以前家里穷,饽饽只有过年或家里有红白事才能吃上。过年那满屋的几天都能嗅到的饽饽香味,给了童年太多的欢乐和希望。不管过去多少年,不管生活如何富足,那年饽饽的香味是不会忘的。

大年初三小媳妇回娘家,多半要带上篓子白面大饽饽,漂亮又实惠。早几年,自然是精粉制作的大饽饽,还磕上红殷殷的印记,现在又插上了大红枣儿,成为胶东特产,大枣饽饽。

海阳人蒸“饽饽”可不像蒸馒头那么简单。蒸饽饽要用最精的白面,加油(猪大油 )、糖、鸡蛋(去蛋*,否则面发*),用 的引子(酵母),盖上小被子,放在火炕的炕头上,几小时后发起一大盆面后,要整个倒扣在大面板上,胶东的大面板足足一米宽,一米五长,然后要使劲揉面。这揉面有讲究,必须整体一个大面团一起揉,不能分成小块分别揉;不能揉得太慢,慢慢吞吞半天揉一下不起任何作用。面团必须从冰冷揉到温热,不使劲根本揉不热。那一大盆面足有一二十斤,大面团又韧又硬,单靠胳膊和手的力量根本弄不动,揉的时候必须用腰劲,力发膝盖(跪在炕上),自腰使臂,反复搓揉。这么二十斤面揉下来,回头要腰酸背疼好几天。蒸出来的饽饽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揉面的质量,揉得越用力,时间越长,饽饽越是白而蓬松。面揉好了就要用模子印。把面揉成条,切成拳头大的一块块,叫“际子”,然后下一步呢,就把这一块块际子揉一揉,直到揉出一块光滑平整的表面,团成球状。

锅盖一掀,满锅热气腾腾,这时,要用菜刀在锅口上方横竖砍两刀,据说破*去邪。这时还有 一道工序,点红点。用筷子蘸着红染料,在每个饽饽上点个红点,一锅饽饽点完了筷子头上剩余的红色多半就要点到孩子们的脑门子上了...

  如果看到谁家的孩子脑门子有红点,那么他家今天一准是蒸饽饽了...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中药
白癜风慈善爱心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aoa.com/dzcf/2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