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条文:65

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本证为火虚于上,水蓄于下。少阴心肾,一水一火,心火下温,肾水不寒;肾水上济,心火不亢,谓之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假心阳上虚,不温肾水,则肾水下寒,欲上凌心火,可诱发奔豚,故用桂枝、甘草温通心阳;重用茯苓淡渗利水,且可宁心;又加大枣健脾益中,崇土防水。本方不唯用于脐下悸动,凡属心阳上虚,肾水下停之证,皆宜使用。

----摘自陈明老师主编的《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这个也由于气上冲。同时发汗而里头有停水的话,只是发汗不行。前面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那一条可以参看。这一段也就是这个情形:底下有停水,就是小便不利,膀胱蓄水,这时候非利小便才能解表,这时候发汗就错了。所以发汗之后一—这个病不是不可以发汗的,表病嘛——马上就出来了“其人脐下悸者”,脐下就是关元膀胱部位,脐下这个地方跳,这就是水之欲动的应征。“欲作奔豚”,这就要发作奔豚证了。奔豚是怎么个情形呢?这是《金匮要略》上的病名,说这种病“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发作欲死”。这种往上冲,人当时就是受不了,发作起来人简直 ,可是“复还止”,一会儿就下去,下去则人就像好人一样,定名叫奔豚病。这一段后头给定了名堂,说这是肾气往上来。(我认为)其实也不光是肾气,哪儿光是肾气呢。奔豚不一定得有水,后头就有了,桂枝加桂,那光是气上冲。只是气上冲,那也是奔豚,携带水上冲也是奔豚。

这个就是由于误发汗而使人虚损的病。那么这应该利水表自解,就是解表的药里头合用利尿的药,表自然就解了。你要是不知道这个(合用的道理),就用发汗药,激动里饮,那是病变百出。

我们方才讲了,由于发汗导致气上冲,气上冲也能诱导着水往上冲,所以脐下悸也是个预兆,这就是水伴着气要往上来了,所以它搁个“欲作奔豚”。就是真正发作奔豚,这个方子(苓桂枣甘汤)也好使的。只是有水,小便不利,所以既用桂枝降其气冲——桂枝甘草,苓桂枣甘汤也是含有桂枝、甘草的方剂了,另用茯苓、大枣以利水。大枣这个药也祛水,你看十枣汤不搁甘草,搁甘草不行,甜药里头唯独大枣利水,一般甜药都不利小便,所以甘草不行(不利水)。

苓桂枣甘汤中桂枝虽然也用四两,甘草也用二两,(但)这个方剂可不同于上个方剂(桂枝甘草汤)。上个方剂(桂枝甘草汤)是顿服,这个(苓桂枣甘汤)是煮取三升,一回服一升,分为三剂,量就不大了。这个(苓桂枣甘汤)我们现在用,桂枝就是四钱,这个(苓桂枣甘汤)心的悸动不像上边(桂枝甘草汤)那么厉害。那么这个方子(苓桂枣甘汤)就是桂枝甘草汤证,(见)小便不利,脐下悸,就可以用这个方子(苓桂枣甘汤)。真正奔豚,脐下悸或者腹挛痛,这个方子(苓桂枣甘汤)也好使,大枣也治肚子疼,也治挛痛。这个方子煎法用甘澜水。什么叫甘澜水呢?底下有个注解,“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这是古人的一个看法了,(因为病机是)水往上攻,水化气总是用甘澜水好。其实现在这个方药谁也不这么做,用不着,就用普通的水煎就行,这是古人的这么一种(古法)。古人的方剂里有一些语言习惯,认为甘澜水比较好,它在水的上头,是泡,使水化气呀,这个(甘澜)水好,其实不然的。

这一段讲的是误发了停水、蓄水之人的汗,就是膀胱有蓄水,小便不利,你发这样人的汗可不行。我们遇到里头有水饮,在上头这类的(条文已经提到),像小青龙汤心下有水气,表不解,如果小便不利、膀胱蓄水,那非搁利水药不可。谈到心下有水气,得去心下的水。心下的水呢?当然是用半夏、干姜、细辛这类的温性药,不然的话这病也好不了。

这个地方讲得都很好,可以帮助我们临床,像咱们临床遇到一个感冒,小便不利,这时候若发汗可就白发汗了。这种情况我们在临床上常遇到,患者有泌尿系感染,同时也有感冒,这时你别管他感冒,你就给他吃猪苓汤治他泌尿系感染就对了。这个(里有水)解了,感冒也解了。你这阵儿要发汗准错,这常见,要注意。泌尿系感染就是撒不出尿来,一次撒一点,次数挺多,量却不多,窝臊子(疑为“尿道里”之意)挺疼,里面也有热。水不行,发汗没用。

--------摘自《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这一条论述心阳不足,镇摄无权,欲作奔豚的证治。

“奔豚”是一个证候名。《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指出:“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基本描述了此证的主要临床表现。病人自觉有气由下向上游走,如豚之奔,其气所过之处,会出现许多症状。如果气到了胃脘,就会感到胃脘胀满;到了胸部,就会感到胸闷心悸;到了咽喉,就会感到憋闷窒息欲死,甚至冷汗淋漓;有的还可上冲至头部,就会出现眩晕欲仆地。一旦气下去了,则诸证尽失。这个病时发时止,呈阵发性发作,间歇期则多无所苦,其病因多为中、上焦阳气不足,下焦水寒之气上犯,即水来克火,阴来搏阳所致。

所谓“豚”,就是指小猪。以豚命名,一是说气的上冲有如小猪奔跑,一是因为豚为水畜,借以比喻水气上冲为患。因为常突然发作,所以就有“奔豚”之称,比喻其气上冲如怒豚之奔。脐下悸是奔豚病发作的前驱症状,也即“欲作奔豚”,是水与气相搏于脐下,欲上冲而未冲之证。在生理情况下,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阳中之太阳,坐镇于上,普照于下,使下焦水气安伏不动。脾为中土,运化水湿,像堤坝居中,可保护心阳不被下焦水寒之气所犯。如果过汗损伤心脾之阳,或素体心脾阳虚,心阳不能坐镇于上,脾土不能守护于中,下焦水寒之气就可能蠢蠢欲动,乘机上干而表现为脐下悸动。应当治以苓桂枣甘汤温阳伐水降冲,防患于未然。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以桂枝甘草汤为基础方,辛甘合化为阳,以补心阳乏虚。茯苓甘淡,健脾气,固堤坝,利水邪,行津液,还可安*魄,养心神。用量达到半斤,又将其先煎,目的就在于增强健脾利水的作用,以制水于下。大枣健脾补中,使中焦气实,堤坝坚固,以防水气上泛。由于是水气为患,故用甘烂水而非普通水煎药,以防助邪之弊。甘烂水,也叫“甘澜水”或“劳水”。据考证,《内经》中的半夏秫米汤也是用这种水煎药。

--------摘自《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运用

ー、奔豚

刘渡舟医案:张某某,男,54岁。主诉脐下跳动不安,小便困难,有气从小腹上冲,至胸则心慌气闷,呼吸不利而精神恐怖。每日发作四五次,上午轻而下午重。切其脉沉弦略滑,舌质淡,苔白而水滑,乃水停下焦之苓桂枣甘汤证。疏方:

茯苓30克,桂枝10克,上肉桂6克,炙甘草6克,大枣15枚。用甘澜水煮药。

仅服3剂,则小便畅通而病愈。

[《新编伤寒论类方》:]

按语:

此证气从少腹上冲于胸,名曰“奔豚”,乃因心阳上虚,坐镇无权,使下焦之邪得以上犯。仲景治此有两方,若气冲而小便利者,用桂枝加桂汤;气冲而小便不利者,则用苓桂甘枣汤。今脐下悸而又小便困难,与苓桂甘枣汤之证机合,用之果获捷效。

二、心悸

李祥舒医案:*某某,男,43岁,年11月30日初诊。三个月前劳动汗出受风,即感身病心悸,经服感冒清热冲剂,身痛缓解,但心悸日益加重,气短乏力,多汗,以致不能劳动。医院内科诊为冠状动脉供血不全,按冠心病常规服药半月,效果不显。又进益气养血补心健脾中药20余剂,仍不效,转来试治。观面色?白,精神不振,察询病情,发作之前,自觉有一股凉气从少腹上冲至胸,随之心悸不休,坐卧不安,须手按心胸部始舒,喜暖恶寒,口不渴,脉沉细小数而无力,舌淡红苔薄白而润滑。诊为心阳不足水气上乘证。拟温通心阳,化气行水法。

处方:茯苓24克,桂枝12克,炙甘草6克,大枣15枚。1剂3煎,日3服。

服药2剂,其证大减,继服2剂,痊愈。

[北京中医杂志,(4):44~45]

按语:

汗为心液,汗出过多,损伤心阳,心阳虛损,不能下温肾水,肾水寒而不化,上逆心胸。用本方宁心化饮,培土以制水,水饮一化,诸症得安。

三、失眠

胡希恕医案:张某,女,65岁,年12月13日初诊。多年失眠,久治不效。近头晕心悸,脐左跳动,有时感气往上冲,冲则心烦,汗出,口干不思饮,苔白,脉缓。此属寒饮上扰心神,治以温化降逆,佐以安神,予苓桂枣甘汤加味:

茯苓24克,桂枝12克,大枣5枚,炙甘草6克,酸枣仁15克,远志6克。

服3剂睡眠稍安,头晕心烦、气上冲感亦减,前方加生龙牡各15克,续服6剂,诸症若失。

[《经方传真》:60]

按语:

凡病而见脐下动悸,水气上冲者,皆宜本方加减。

四、腹痛

刘景棋医案:王某某,女,38岁,年2月14日初诊。少腹跳动疼痛已四五年,经常出现脐下跳动,夜间加剧,有时感到有气自脐下上冲至胃脘部,则胃脘部剧痛出冷汗,过一时许方止,每天发作数次,纳呆,消瘦,全身无力。检查发现关元穴有压痛,屡治不愈。五年前有过痢疾史,现大便时干时稀,脉左右滑。辨证:冲气犯胃。治则:降冲和胃。服苓桂甘枣汤30剂,脐下跳动和胃脘疼痛消失,关元压痛亦消失。疗后三月复查,纳增,体重增加,体力倍增。

[《经方验).:]

按语:

本案奔豚证以腹剧痛为主要表现,以苓桂甘枣汤利水降冲,则虽不治痛而痛自止矣。

----摘自陈明老师主编的《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aoa.com/dztx/10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