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堡与重耳枣的身世大揭秘,告诉你枣花蜜
距今多年前,以齐桓公为首的春秋五霸格局逐步显现。而重耳的称霸之路才刚刚开始。重耳的故事要从晋国的骊姬之乱说起了。晋献公有8个儿子,其中以世子申生、夷吾、重耳最为贤明。而晋献公有一妃子叫骊姬,妖媚动人,深得晋献公宠爱。 骊姬野心勃勃,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承大统。于是千方百计想要除掉他们三弟兄。她勾结大臣建议晋献公派他们三人分别去镇守晋国的三大要地曲沃、蒲城、二屈。申生去了晋国的发源地曲沃,也是宗邑所在。重耳去了蒲城,夷吾去了二屈。 公园年,骊姬设计以“祭母”为名,借晋献公之手杀死了申生。并对晋献公说:夷吾、重耳和申生定是同谋欲*害自己的君父。晋献公震怒,速命勃革连夜去杀重耳。重耳得知消息为时已晚,勃革已经破门而入。见随臣狐毛和狐偃正在扶重耳翻墙头,勃革一刀砍过来,重耳挥臂一挡,一条衣袖被砍了下来,印信都没来得及带走翻过墙头就逃跑了。 夜里他们游过洛河往东走,穿越荆棘林立的沟壑在一个小山洞中藏身,天亮走出洞穴,眼前是漫山遍野的酸枣树。重耳无意间发现洞口的酸枣树竟然没有刺,于是感慨挡住昨夜追杀的原来这片的广阔的酸枣林。从这一天起,重耳开始了他长达19年的逃亡之路,直到后来成就晋国霸业,成为春秋时期第二大霸主“晋文公”。古人常叹:申生在内而为,重耳于外而安。后来,这片酸枣林所在的地方因此得名叫:“避难堡”,这种不长刺的酸枣后来人们叫它“重耳枣”。从此避难堡和重耳枣的故事在方圆几十里传扬开了。 避难堡的重耳枣其实不是重耳口中的酸枣,它是一种红枣。 只是这种红枣有两大特点: 其一:重耳枣相比于榆林红枣和新疆红枣小一些。(至于口感和营养的不同,后期我会单独阐述给大家。) 其二:因为土壤原因,重耳枣树只适宜在避难堡这一带生长。 也有人做这样的实验,避难堡周边村子的村民把“重耳枣树”引进到他们村,结果结出的枣营养不良,通身病变,颜色怪异。 避难堡处在蒲城县靠近澄城县的交界处,位置很偏僻。坡式地形,层型梯田,由于没有可用的水利工程,田地无法灌溉灌溉,人们生活饮水都成难题,牲口都不敢养。当地家家户户院子里都会挖一口水窖,等待夏天天降大雨,蓄水生活。没有水的庄稼怎会有收成,重耳枣成了农民 的稻草了。枣子最怕雨水频繁,偏偏前几年,年年秋季雨水绵绵不绝,重耳枣,成了农民的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恰巧去年秋季雨水少,时隔多年,避难堡人终于又能吃上自己家的枣儿了。 重耳枣遇雨虽会颗粒无收,但是重耳枣花年年都会开。重耳枣的花期较晚,每年五一前后,麦子成熟了,枣花就开了。有些农民在自己家养上几箱蜜蜂,等待重耳枣的花期来临,就算可能吃不上枣,能吃上一点重耳枣花蜜也挺欣慰的。 重耳枣花体量小蜜量少,花质硬易伤蜂,花期短产蜜难。所以同样采一斤蜜,相比采其他花种,蜜蜂的飞翔距离却翻了倍。每年重耳枣花开的时候,也是出现大批量死蜂的时候,蜜蜂的寿命会从正常的50天缩短到20-30天。蜜蜂的一生是辛勤的一生。白天采蜜,晚上一整夜的煽动翅膀,将白天采来的蜜中的水分风干,并保持蜂箱里的温度适宜。它们不知道休息,直至生命的 一刻,这或许就是工匠精神吧!从生命的角度去看,一滴蜂蜜是蜂的一滴血泪,很珍贵。重耳枣花蜜本就产量小,花期再遇上多雨天,吃上枣花蜜的机会就微乎其微了。蜂采蜜首先是满足自己生存所需,剩余的人类才有机会品尝。 很少人知道枣红的时候,先红哪里。是从尾部枣蒂部分先红起来的。每年七八月份正是重耳枣半红的时候,颜色娇嫩,生吃清脆甘甜又特别爽口。避难堡当地有个青红枣的家常吃法,先将采摘回来的青红枣清洗干净后在锅里蒸35分钟,出锅后的枣皮会像保鲜膜一样柔软,轻轻一撕就下来了,剩下光溜溜的枣肉又软又甜,一口一个。既容易消化,又滋补身子。人常言:枣性属生开熟补。顾名思义,生吃大枣开胃助消化,熟吃大枣滋补养气血。只可惜我们很少有时间专程回老家山里采摘,一年又一年难得能吃上一次。如果七八月份雨水不断就坏事了,青枣吸收水分太快,表面胀裂开口,整片枣园沟的枣,仅需要两三天就会全部烂掉。如同一场无声的灾难,重创着避难堡人的心。 十月国庆假期间,重耳枣刚好熟了。避难堡在外奔走的人基本都回老家打枣了。这时候整个村子也是一年之中难得一见的忙碌和喜悦。因为重耳枣树都长在山道之间的深沟里或半山坡上,野草密布,要采摘起来不是很容易。于是村里人就把彩条布平铺在树底下,再截一段笔直枣木杆子拿在手里,用它来敲击树干,镇落下来的枣都落在了彩条布上。然后装进蛇皮袋里,一袋袋排放在一起。天快黑回家的时候,我们要将这一袋袋打枣扛到几百米高的山顶上,农用车都放在山顶上,上山的路弯弯曲曲又陡又窄,是一代代人走出来的,车根本开不下来。农民一般去沟里干活,都是带足了一天的水和干粮,早上下去,*昏时才上山回家。 漫山遍野的重耳枣树皮黝黑干裂,如铠甲在身,屹立数年而不倒。它们向下形成根系相连的地下网,身死而根不死,从这里消失又从那里出现,不死不灭。几千年下来,成为中华历史峥嵘的见证者,送别了一代又一代文明的开创者,陪伴着一代又一代新人成长。一颗枣传承了避难堡人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精神;一颗枣寄托了多少避难堡人对未来的无限期待;一颗小枣撩动了多少游子内心浓浓的乡愁。游子归心,饮水思源,立志汇集记录避难堡村悠久、淳朴的地方文化,匠心打造属于避难堡的人文符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aoa.com/dzbm/11318.html
- 上一篇文章: 肤色暗沉用什么护肤品
- 下一篇文章: 立夏心火旺,伤津耗气,巧用经络养心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