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期(总第期)

童趣·年味

文/高林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光容易把人抛。

从牙牙学语到为人师表,二十几年的光景匆匆一瞬,却是每一年都有不一样的自己,只是不乏些许失落——年味儿渐渐淡了!

痴痴地望着泛*的旧照片,往日年景仿佛就如昨天发生的事一般,历历在目。

“妈,快过年了,啥时候给我买新衣服啊!”我急切地问道。母亲停下揉面的动作,伸了伸腰,笑道:“哈哈,等不及了?这不赶明儿咱们去赶集,就给你买!”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嘴里还碎碎地念叨着“有新衣服穿咯”。那时,浓浓的年味就是我对穿新衣服的执念。

而母亲则再次回归到了她蒸馒头的“大业”中去,小心翼翼地将面团揉成一个个圆滚滚的团子,象征着新的一年团团圆圆。当然,还有一项重要的步骤,那就是在馒头的中间点一个红点,可能是寄予着过年的美好愿望吧!那时,浓浓的年味就是母亲蒸馒头的忙碌身影。

泡了一晚上的江米彻底褪去了干瘪的外表,变成了一个个胖胖的白小子,在水底静静地躺着,悠哉悠哉的。用手轻轻一捻,米粒碎了,就代表泡好了。不久,它们就要上“刑场”(碾子)了,每个村子里基本上都会有一块石碾子,石碾上留下的白色痕迹,便是常年累月不停转动工作的 证明。一遍,两遍,三遍······直到江米完全被碾压成江米面,才肯罢休,只为那一口细腻、绵软、粘牙的口感。那时,浓浓的年味就是推石碾子时的轻快期盼的脚步。

圆圆的大锅支起来了,熊熊的灶火燃起来了,诱人的年糕蒸起来了。氤氲的蒸汽中,父亲拉着风箱, 地控制着灶火的大小。蒸年糕可是一项细致活,必须交由母亲来操作。首先在篦子上细致地铺上一层厚厚的江米面,铺的过程中要将江米面中的小疙瘩全部捻碎,并且要保证各个面的厚度尽量一致,然后再在江米面的表层镶嵌上一个个红宝石般的大枣,蒸的过程中,还要不时用筷子给年糕扎上一个个小洞······可真是个“烦人”活儿。

一整天的忙活是值得期待的,入口的那一刻,江米的黏糯,红枣的香甜,满足感顿时袭来。那时,浓浓的年味就是难以忘却的年糕的味道。

大而圆的灶锅落满了尘土,沉重的石碾子早已退休,儿时盼望着穿新衣服的我也已长大,传统的新年也渐行渐远了。

年味变淡,确实让我有些怀念,还有些失落,但这正是我们的社会进步,生活越来越好的表现啊!

所以,不必忧虑,新年依旧,祝福依旧,美好依旧。

作者简介

高林,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上方乡上方中学。

《 文学微刊》征稿函

一、推文时间:原则上每周二四六推发作品,如遇重大节假日或平台重要活动,随时调整推出时间。

二、栏目设置:平台开设: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文艺评论、报告文学等栏目。

三、投稿要求:1、本平台不讲关系,以质取稿,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所有来稿文责自负(投稿作者务必添加主编,以便发放稿费)。2、因人手有限,本平台概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投稿15天内未刊发或未接到用稿通知,稿件可另行处理。3、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未在其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aoa.com/dzgx/8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