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知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人和人
俗话说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人这一生,什么都可以缺 唯独不能缺这一日三餐、五谷杂粮 世人皆食五谷 却在体重、身材和精神状态上 展现出了这世间的“参差” 为什么呢? 或许是没吃对~ 众所周知,人类的大脑思维、心脏跳动、肌肉收缩、胃肠蠕动等生理活动均需要能量来维持。其中,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主要来源,其摄入大部分来自主食。而全谷类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具有低升糖指数的优质碳水,对胰岛素水平影响小,吸收较缓,有助于控制血糖,增加饱腹感,减少饥饿感出现,是最为优质的碳水化合物来源。 《*帝内经》有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种均衡的饮食观,提倡以五谷杂粮为饮食的基础,而均衡饮食正是健康的基石。 那么,何谓五谷杂粮呢? 我们常说的五谷指的是粳米、小豆、麦、大豆、*黍。明末张景岳所着《类经》中所指五谷是“米、麻(可能是指胡麻)、大豆、麦、*黍”。民间所说的五谷杂粮,一般是指“稻、黍、稷、麦、菽”。 五谷是植物的种子,种子中携带了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这种生命力也蕴含着能量。中医常用“气”来表述这种生命能量。不同的谷物,生长环境不同,吸收大自然的精华不同,寒热温凉性质不同,进入体内将与不同的脏腑相应答,可滋养不同脏腑的精气,助力强健脏腑功能。 所谓吃得对,也就是养生食疗,养的是什么呢?养的正是五脏精气。 如何吃,有何功效?一起来了解~ #黍养肝 黍去壳,就是*米,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由于不利于消化,现在基本上不用“黍”作为主食了。 蜀黍即高粱原变种,是禾本科草本植物蜀黍及种子,高粱具有养肝益胃,补气健脾,止泻的作用,滋补吃法:把高粱面炒一炒,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有慢性腹泻的人,可以持续吃一段时间,会有食疗效果。 高粱大枣散 对于小孩消化不良可用高粱大枣散:高粱米60g,炒香;大枣10个,去核,炒焦存性,同高粱米共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白糖,混合均匀。每次6-12g。温开水送服。本方用高粱米、大枣益脾胃、止泻,炒用以增强收敛涩肠作用。主要用于小儿肠胃虚弱,消化不良,少食腹泻或大便稀溏等。 #麦养心 麦:禾本科植物的一类,五谷的一种,分为小麦,大麦等种类。 小麦:性甘凉,具有养心安神、厚肠益脾之功。在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就有 的甘麦大枣汤。可治疗因情绪抑郁或思虑过度、心脾元气受损,导致神志不安、悲伤欲哭、呵欠不断,以小麦治疗可具良好效果。方法是用小麦1两半,甘草3钱,大枣10枚,水煎分3次服。 大麦:甘咸性凉,有和胃宽肠之功。食管癌等所致吞咽困难,可用大麦面成稀糊状后饮用,因其性滑腻、易下咽,能助胃气、恢复体力。平日可饮用烘炒过的大麦放在开水中泡制成大麦茶,不但香气诱人,在进食油腻食物后饮用大麦茶,还可以去油、解腻,达到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 荞麦:味甘性凉,能降气宽肠、消积开胃,用于肠胃积滞、慢性泄泻、外用治水火烫伤等。李时珍在壮年之时,患肚腹微微作痛,食即泻,泻亦不多,一昼夜好多次,消瘦疲乏2个月,用消食化气药俱无效,有个僧人让他用荞麦面作饭,连食三四次即愈。 #稷养脾 稷:又称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 玉蜀黍:即玉米,味甘性平,能调中开胃、利尿除浊,常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或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用法是以新鲜玉蜀黍根和叶45-90克(干者18-36克),水煎,1日分2-3次温服。 粟米:即小米,味甘、咸,性凉,有补虚损、健脾胃之功。小米是五谷之首,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人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滋补吃法 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小米粥有“代参汤”之美称。另外小米粥还有对失眠有一定的效果,晚上喝小米粥有助睡眠。《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小米的芽和麦芽一样,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小米粥有安神之效。 #稻养肺 稻,是一种禾本科的直杆的谷类作物,主要类型是有土栽培的“水稻”(一贯指淡水稻)。 稻米:是人类的最主要的粮食,亦是人身体能量的来源,《本草食鉴》记载:“米饭,性甘温、宜煮饭食、益血生津、补中养气、填髓充饥、健脾养胃、调和五脏,不可一日或缺。”稻米能补脾、养胃、滋养、强壮,煮成粥具有补脾、和胃、清肺的功能,对病后肠胃功能较弱者,尤其是口渴、烦热之人适合食用。 糯米:质黏柔、性甘温、具补中益气之功。《本草纲目》中提到,糯米: 一治自汗不止。方法是:糯米、小麦麸同炒为末,每服3钱,米汤饮下。 二治胎动不安。用糯米1两,*芪、川芎各5钱、水ml,煎服。 三治虚劳不足及营养不良、体力衰微。方法是将糯米放入猪肚内蒸干,捣作丸子,每日服用。 #菽养肾 菽:豆类的总称,古语云:“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 大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的效用,可辅助治疗疳积(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所引起的一种慢性腹胀疾患)泻痢、腹胀瘦弱、妊娠中*、疮痛肿*、外伤出血等症。用炒*豆60克,配麦芽30克,共研为细末,以大枣煎汤配服,一日服2次,可改善血虚、面色萎*、嘴唇指甲苍白等症状。 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消暑利尿,消痈肿,止渴下气,益肠胃,除烦热作用。用解药物,如:乌头、 、农药中*、食物中*、酒精中*等,取绿豆克,甘草30克,加水煎汤,大量灌服,为临床常用的中*解*剂。 《*帝内经·太素》曰:“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所谓五谷养生法,只要运用得当,“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同样可以起到养生作用。 或许你还不知道 荞麦、燕麦、玉米、*豆 可以降“三高” 燕麦、荞麦、淮山、黑芝麻、糙米 可以通便排* 黑米、黑豆、花生、核桃、红枣、枸杞 可以美容养颜 但是!!! 光会吃还不够 能管住嘴还要能迈开腿 保证健康的作息时间 那些吃了就躺平、争做熬夜 的 想美想健康? 拿来吧你! 往期精选 科普新知 头颈癌放疗副作用怎么办?看看中医怎么说 杏林快讯 脱发?*褐斑?瘢痕?这些皮肤美容界大咖为你们做了这件事! 冬病夏治 三伏贴需要天天贴敷吗?费用多少?小宝宝可以贴敷吗?您想知道都在这里! 这篇文章,你一定要站起来看! 文稿:许峰 编辑:王瑞娜 校对:鲍佳 责编:陈英 审核:邓扬嘉林贤梅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部分稿件文字及图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aoa.com/dzgx/8708.html
- 上一篇文章: 经方高手心得经方口诀录
- 下一篇文章: 经方大师胡希恕的14个精妙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