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这个村家家户户都有枣园,68岁老农说
5月15日第一朵花一定会开,到当月的20日就进入盛花期,6月上旬枣园里弥漫的淡淡香气更是沁人心脾。种了一辈子的枣树,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挂果,什么时候采摘,丁佰平掐算的日子都准得很。花期可以达到2个多月,做好开花后的管理工作,丁佰平知道到了九月份,红红的枣果就会压弯枝头,那时候东丁村一派繁忙的采摘景象,是每年枣农们最幸福的时候。对于相枣的具体历史年代,丁佰平并不能找到一个准确地数字,他只记得小时候爷爷就说过爷爷的爸爸就是种相枣的,那个时候家里的生活之所以过得好,就是靠了20多亩的枣园。今年68岁的丁佰平家,五代人都在种植枣树,是村里典型的相枣世家和致富带头人。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枣石川河畔的东丁村枣园午后枣园里,几位城区来的市民地垫一展,正在树下纳凉聊天,*绿色的枣花一串串坠在枝头,绿草茵茵,加上新翻的泥土气息,枣园里的清新空气让人舒爽。多户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枣,一个村子被成片的枣园裹挟是一种什么感觉?走进陕西阎良石川河畔的东丁村,和丁佰平聊一聊,之前的很多困惑都会迎刃而解。据说这里是相枣的优生区,石川河畔土壤的酸碱度、粘度、透气性等都很适合相枣的生长。皮肤黝黑满脸皱纹,牙齿也掉得没剩几颗,一说话就漏气……丁佰平身上极具关中典型老农的特点,只不过几十年的种植经验,他绝对是个有技术的“土专家”。关于相枣的历史传说,丁佰平研究过好几个版本,可信度最高的,大概是相枣曾经作为贡枣,“据说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当年路过现在的东丁村,房玄龄的子孙就用这个枣招待,杨贵妃很是喜欢吃,以后百姓就将这个枣作为了贡品。”端起一杯茶,丁佰平兴致颇高,毕竟守了一辈子的枣树,有些事是不能也不应该被忘记的。最大的枣树有多少岁了,丁佰平也说不清楚,只知道最粗的树需要两个人合抱。他们家的枣园是爷爷那个时代种下的,最年轻的也有多年的历史了。很多枣农跟他学习种植技术除了历史遗留的枣树,改革开放后,丁佰平是村里第一个带头栽种枣树的,村里的很多枣农都跟着他学习种植技术。“在唐朝的时候古人就知道枣树的修剪和嫁接。”丁佰平说枣树落叶到发芽都可以进行修剪。冬季的修剪不会浪费树体的营养,但伤口难愈容易造成抽干。春季修剪,树体营养已经流动,容易消耗,但是伤口愈合却很快。“总之因枝修剪随树造型,只要解决了通风和透光问题就行了。”冬季的时候清园也是很重要的,枣农们都知道残枝病枝落枝,是病菌虫卵的窝藏地。其次肥料要用腐熟的农家肥,不能上生肥,因为生肥发酵的时候会产生一种酸,土壤被酸化后对枣树生长是相当不利的。“土地上冻前要上肥,追肥要巧在枣树需要的时候给它。”枣花蓝天白云下,油绿的枣树在阳光下泛着亮光,枣花满枝蜂蝶绕舞,坐住的枣果随处可见。刚翻过的土地,踩在上面很是松软,每天丁伯平都会来园子里看一看,遇到其他枣农,总是记得提醒一些种植上的注意点。“浇花浇水,花期尽量不要浇水”看见枣农老李,丁佰平赶紧嘱咐着,花期过后枣树坐果对湿度要求比较高,傍晚浇水喷水,一晚上都是潮湿的,不然中午喷水达不到增加枣园湿度,三分钟也就恢复,改变不了小气候。一棵大枣树就摘了余斤枣枣园里有专门的的诱虫装置,防病防虫是保果的关键。做好了这些,收获季节枣农们就会喜笑颜开的。一个下午,丁佰平转了好几个枣园,他知道丰收是每个枣农都期待的,“成熟前是严禁浇水的”只是有些天灾农民们是无能为力的,九月枣果上市的时候,最害怕连阴雨,那样会造成落果,这也意味着一年的辛劳会付诸东流。当然如果风调雨顺,到了九月摘枣的时候,整个东丁村都会沉浸在欢乐里,家家户户拿出三米高的梯子上树摘枣,为了怕碰伤果面,细心的农民们都不用笼,而是用光溜溜的塑料桶装枣。有村民记得去年枣果丰收,有一个大枣树就摘了余斤枣,装了整整36箱。期盼“枣把儿的另一端,花的中心两边是一高一低的,如果两边一样平的就不是正宗的相枣。”丁佰平笑着说,枣园里最甜最好的枣都在园子周边光照最好的地方。除了鲜食,晾干后食用对相枣来说都是很好的。所以有很多枣农霜降后才会打枣,用他们的话说,自然成熟期比较饱满是典型的“糖心枣”。这种枣熬稀饭煲汤是最好的原料。“开水煮上三五分钟后再用,可以消除淡淡苦味剩下纯甜的味道。”丁佰平记得煮枣时间长的话,剩下的糖水会拉丝,那种看得见的甜,是几代东丁枣农们最美好的记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aoa.com/dzgx/13405.html
- 上一篇文章: 除了南瓜饼,您见过这七种南瓜的奇葩吃法吗
- 下一篇文章: 降压护心滋补脾胃8类食物吃出好身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