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蓝字更多精彩等你看!

胶东花饽饽也叫面塑或捏面花其历史悠久,花样繁多是胶东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美食现在除食用外已成为一种表现民俗风情的造型艺术那么它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呢?来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为了更好地宣传和展示烟台良好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以“鲜美烟台”为主题,于4月22日启动短视频征集活动,邀请广大网友拿起相机、手机当“主播”,记录、推荐烟台的美景、美食、美物、美宿等,并通过各大短视频平台宣传“鲜美烟台”。到作品征集期结束,共收到征集作品余条,我们将部分 的短视频进行整理并重新剪辑,以微纪录片的形式展播,全面展现“鲜美烟台”的独特魅力。

“鲜美烟台”短视频征集活动作品混剪——胶东花饽饽篇

作者:谭凯文

胶东花饽饽有三百多年的制作历史了,至今仍流传于烟台市区、莱州、蓬莱、龙口、招远、栖霞、牟平及周边地区。年,胶东花饽饽民俗被列入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胶东花饽饽的起源于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那时小麦的亩产仅有斤左右,而优质的小麦粉就成了“ 品”,胶东沿海的居民们用“稀罕”的小麦粉做成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祀海神,这就是胶东花饽饽的前身。其后,胶东民间也模仿祭祀海神用的花饽饽来奉祀祖先、纪念节庆,花饽饽逐渐被应用在不同的场合,逐渐演变成一种地方民俗。胶东花饽饽原材料简单,工具也十分“接地气”,擀面杖、圆珠笔笔管、细齿木梳、各类模具,都是常见的物件。经过制作者的巧思巧手,一个个喜庆鲜艳的花饽饽就这样产生了。现在花饽饽的制作多在节日、订亲、喜庆时制作,如过年用的“枣饽饽”、正月十五的“圣虫”、七月七的“巧果”、订亲的“鸳鸯”、小孩过“百岁”的穗子、老年人过生日的“寿桃”、盖房庆粮的“梁龙、狮子”等。花饽饽的造型千变万化,如戏剧人物、神话传说、鱼虫花卉等皆可选材,配以色彩,富有艺术感如今,每种花饽饽都寓意丰富,都含有蒸蒸日上、幸福吉祥的含意。不仅是平时赏心悦目的一道美食,而且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生日祝寿,婚庆乔迁等活动的理想佳品。胶东花饽饽,一种游走在指尖上的非遗技艺!丨声明:部分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yt

yt.shandong.cn

烟台文旅云小程序

烟台文旅官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aoa.com/dzcf/5826.html